您的位置:久久首頁> 男性> 解讀男人> 職場男性> 職場風云 >概況

“麻辣燙”:中國自由撰稿人生活揭秘

發(fā)布時間: 2015-10-30 17:55:59      來源:有問必答健康社區(qū)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
什么是自體免疫性肝炎
手機查看
導(dǎo)

t;b>【世界經(jīng)理人編者按】</b>90年代的一些媒體之所以能夠火起來,從很大程度上應(yīng)該歸功于他們:自由撰稿人。這是前所未有的一幫人,一支

   【世界經(jīng)理人編者按】 90年代的一些媒體之所以能夠火起來,從很大程度上應(yīng)該歸功于他們:自由撰稿人。

      這是前所未有的一幫人,一支鋼筆,一臺電腦,是他們?nèi)康奈淦鳎麄冄塾^六路,耳聽八方,南征北戰(zhàn),縱橫捭闔,頻頻向記者和作家的專利問鼎。稿子一篇篇地搶占了報刊版面,倒讓那些“正規(guī)軍”啞口無言。

  由于他們,中國報刊清湯寡水的局面打破了,文人“窮文富武”的現(xiàn)實改變了。雖然主流文壇從不正視他們,但他們?nèi)匀或湴恋匕选白杂勺迦恕蔽鍌€字印在名片上。他們中,有來京朝圣的“文青”(文學青年),也有求職無門的大學才子??梢哉f,一個自由撰稿人,就是一部當代生活的心靈史,時代的悲歡離合、酸甜苦辣,無不在他們的生存狀態(tài)中得到昭示。

  充滿神秘色彩的自由撰稿人群落,是現(xiàn)代都市中一道引人注目的亮麗風景。

  有人說,當一名自由撰稿人,只需要“麻、辣、燙”三大件就行了,所謂“麻”就是行文要盡力迎合大眾口味,哪怕搞得肉麻兮兮也在所不惜;所謂“辣”,就是要手段老辣,別人不敢寫、不會寫、不屑寫的題材,也要大膽去寫;所謂燙,就是要抓熱門題材,什么演藝明星、公眾熱點、奇聞軼事,都要及時反映在筆下。此話雖然偏頗,但從某種程度上,也確能反映了當代自由撰稿人的生存狀態(tài)。

  一夜之間他殺出重圍

  在北京自由撰稿人中,最值得深思的“個案”也許當數(shù)楊光,在我們采訪的自由撰稿人中,他占了幾個第一,年齡最?。?3歲)、學歷最低(小學文化)、速度最快(從寫作到發(fā)表處女作不到六天)。當這位來自大西北的電腦評論家坐在我們面前海闊天空時,我們還以為他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,想不到他說:“哪里,我只是放羊娃的出身。”我們以為他只是幽自己一默,想不到他全是實話實說。

  楊光出生于寧夏平原一個封閉的山村,由于從小性格與環(huán)境格格不入,初中才上了一個多月就退學回家,這一“出格”舉動自然無人理解。

  無事可干,他放著家里的幾只羊,想象著只在電視上見過的現(xiàn)代都市。幾年后,他懷揣四十多元錢,把理想的羊群放牧到了北京。剛到北京時他還沒見過真正的電腦,甚至在北京的最初兩年里,電腦也只能是他的夢中情人。他換過若干工種,吃過不少苦頭,所掙不多的工資全都買了電腦書籍和報刊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一位準備購買電腦的小老板請他當購物參謀,在中關(guān)村,楊光驗貨侃價大刀闊斧,竟省下了兩千元??蛻舸髳?,楊光也就掙了平生第一筆“大錢”:800元。他又東拼西湊,買了一臺二手386。他想借此機會多做一些電腦生意,但對身無分文的他來說,“空手套白狼”只能是畫餅充饑。百無聊賴,把自己的電腦派上了用場,他把學習電腦的心得體會整理出來,投寄幾家報刊,想不到不出一周就在《北京青年報》上發(fā)表,到月底,十來筆稿費匯到他名下。歪打正著使他信心大增,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,他做起了自由撰稿人。

  由于初次出道,路徑不熟,他一下子撞上了“黑客”。常跟他打交道的一家報刊發(fā)過他六七篇稿,但到結(jié)稿費時卻一拖再拖。一個偶然的機會楊光發(fā)現(xiàn),這是一家掛在其他報社名下的“皮包報社”。直覺告訴他,自己的一千多元稿費有可能雞飛蛋打。

  他多次去找責任編輯江×,對方置之不理。他又到報社財務(wù)室去查,會計說稿費已經(jīng)被江代領(lǐng)。楊光索要,江避而不見,他找主編,主編也推三推四。

  在彈盡糧絕、走投無路的情況下,楊光苦思對策。在零下十多度的冰屋子里,一個念頭使他渾身發(fā)熱。告狀!他買回大量法律書籍,并找了律師,寫了訴狀。在訴狀中,他并不像其他原告那樣獅子開口漫天要價,而是一分不多一文不少,只要自己的一千多元,但是他的另一條款卻破了中國紀錄:要求被告在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(nèi)的一百家媒體上公開向他道歉。

  一紙傳真發(fā)到報社,一切迎刃而解。在“最后通牒”期限內(nèi),拖了兩個月的懸案順利解決。

  此事在北京傳開了,再有報刊跟他打交道時都開宗明義:“我們是正規(guī)報刊,不會拖賴你的稿費”,有些報刊還開綠燈,預(yù)支稿酬。

  一切都像是個神話,仿佛一夜之間,楊光殺出資歷的重重包圍一舉成名,創(chuàng)造了一個信息時代自學成才的奇跡。自1998年10月至今,他的論文接二連三被《北京青年報》、《網(wǎng)絡(luò)世界》等四、五十家報刊發(fā)表,并被《電腦報》、《作家文摘》等多次轉(zhuǎn)載,有的刊物還特辟專欄連載他的自傳。他的論文涉及軟件、硬件、網(wǎng)絡(luò)、企業(yè)文化等多個領(lǐng)域?,F(xiàn)在,楊光正在構(gòu)思兩本書,一是長篇自傳《從牧童到作家》,一是《給比爾?蓋茨上課》。

  對這兩本書的出版,他并不著急,他準備在即將建立的個人主頁上連載。
  
  沒有路費的“獨立制片人”

  與楊光比起來,林教頭要倒霉得多。雖然出道多年,林教頭卻依然生活在“水深火熱”之中。林教頭畢業(yè)于安徽某大學政教系,做過幾年中學教師。上班期間,就一直因為“不務(wù)正業(yè)”遭到周圍人們的孤立,窮鄉(xiāng)僻壤,只有發(fā)表過的幾個屈指可數(shù)的中篇是他的唯一安慰,一本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證為他帶來不大不小的名氣。可惜有了上頓沒下頓的稿費只是一種餓死肉體撐死精神的幻像,加上學校工資時不時要延期才能發(fā)下來。他索性把目光對準了北京。他 沒有冒然辭職,而是請了長期病假。北京的確是個充滿競爭的城市,但這里的競爭遠非他想象中的優(yōu)勢競爭,劣勢競爭也時時顯山露水,一個人的能力跟機遇并不是正比關(guān)系。他在公司寫文案,妙手文章自是贏得老板稱道,然而到發(fā)工資時卻并不比幾個只會溜須拍馬的閑人更多。他像誤入白虎堂的林沖,一怒之下,他跳槽來到另一家公司,以期工作環(huán)境的改變能為自己帶來好運。想不到這樣做的結(jié)果是每況愈下,天下老板一般黑。老板的面孔像走馬燈一樣在他面前飛來飛去,他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“婆家”,兜里的銀子反而比剛來北京時更少。

  上班實在讓人疲憊,他無比渴望回到寫作中去。在一間只有七平米的小屋里,他啃著饅頭榨菜苦干了兩年,一部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終于殺青。他興沖沖去找出版社,但在十幾家得到的答復(fù)全都一樣,經(jīng)濟風險太大,出版費用得由作者自己負擔。這時有一個好心的編輯給他出謀劃策,說書稿賣給出版社作者吃虧,有經(jīng)驗的作者都是自己找投資,到時候作者自己可以拿百分之十的版稅。林教頭去找了幾個書商,但人家看都沒看稿子就拒絕了他。林教頭犟勁上來了,你們不出,老子自己出!他到印刷廠一打聽,發(fā)現(xiàn)出書利潤極大,一本售價二十元的書,成本只有四塊錢,按一萬冊算,每本可以賺十六萬!林教頭茅塞頓開,四處活動借錢,老家的親友都以為他在北京發(fā)了大財,竟然都肯借給他。八萬元到手,房東也對他刮目相看,也拿出兩萬元存款入股。

  十萬元在手,該到出版社弄書號了,誰知此時上面有文件,禁止買賣書號和變相買賣書號,他請遍了認識的所有編輯也沒弄到書號。而錢也花得差不多了,正在著急,他結(jié)識了一位在某草臺劇組扮過配角的青年。初步了解了一下,林教頭覺得出書太虧,不如搞電影,當一個獨立制片人豈不比當作家更好。他又花了幾個月時間,把小說改成了電影劇本,四下里拉贊助。他認為企業(yè)家都像他的故鄉(xiāng)人一樣容易說服,拉個兒百萬不成問題。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,一無所獲,如果有收獲,此行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大老板的派頭。他已經(jīng)不適應(yīng)獨自一人生活,而是喜歡前呼后擁。

  他從辦照公司那兒辦了一個注冊資金十萬元的文化公司,從勞務(wù)市場雇了幾個高考落榜青年為他處理雜務(wù)。自己到外面去搞錢,正是挖東墻補西墻。見他能借來錢,那幾個青年也樂得呆在屋子里享清福,于是天天好話不斷恭維得他暈暈乎乎。項目懸而未決,負債面卻越來越大。兩年下來,竟負債十幾萬。房東想驅(qū)逐他,但又怕當初的那兩萬收不回來,只好讓他白住房子。

  遭受接二連三的失敗后,林教頭又想起了出書,他認為出了書電影就好拍了。他變魔術(shù)般又不知從哪借了五萬元,這才把幾年前寫的那部作品印出來,他本想印幾萬冊的,只是所有的錢就這么多,就暫印五千冊。但多數(shù)書店根本不要,除了聯(lián)系了一千多冊代銷之外,另外四千冊都壓在印刷廠的倉庫里。

  林教頭是帶病接受我們采訪的。聽說我正在寫一個自由撰稿人的稿子,他問:其他自由撰稿人怎么樣?一個月能不能掙一萬?我說:一萬元不是人人能掙的,但一兩千還不算太難。林教頭失望地搖搖頭:投稿,那是小打小鬧,還是要搞大項目,我的電影要是啟動了,一下子就是幾千萬,它絕對可以直接把奧斯卡獎拿來,成功之后,我一定贊助你!

  林教頭的贊助可能永遠也拿不到了,倒是我在一家飯館里贊助了他一頓,對他幾個月沒見過肉星兒的胃來說,這頓飯過于豐盛,他是捂著肚子從飯館出來的。

  評論文字論斤吆喝著賣 老白是知名理論家,他80年代的一些著名論斷至今還時時被人提起,他鐵面無私、所向披靡的文字擲地有聲,他那輛破自行車也給讀者留下極佳的口碑。由于這個緣故,他幾次遭到批判,在他任教的那所大學里也不討領(lǐng)導(dǎo)喜歡,無奈之下辭去公職,開始自由撰稿。自由的狀態(tài)應(yīng)該給他的寫作帶來一個嶄新的時代,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,隨著的那輛破自行車換成一輛白色“捷達”,他的文風也開始變得華而不實。

  前不久,我在一次畫展上看到了老白。印象中的老白一直很清瘦,但是現(xiàn)在卻發(fā)福了,他的頭發(fā)上打了過多的摩絲,肚皮里儲存了過多的脂肪。但說起話來還是中氣十足。與以往不同的是,他收起了絕不妥協(xié)的風格,而是變成了一只唱歌的鳥兒。他把那位年輕畫家的作品抬上了天,參觀者們也都像看伯樂一樣投去敬仰的目光,幾個外國記者把鏡頭對準了他。幾天后,在另一個畫展上,老白又出現(xiàn)了,說的還是上次那一套。以后在許多畫家的畫冊上,在 一些美術(shù)報刊上,都可以看到他對一些畫家的推薦文字。

  有朋友告訴我,現(xiàn)在北京的評論家們也開始做買賣了,特別是美術(shù)評論家和電影評論家。評論已經(jīng)不再是純粹的理性和良知的聲音,而是成為商業(yè)的幫閑,權(quán)威理論家把評論文字論斤吆喝著賣,這已是公開的秘密。

  前幾年老白等若干知名人士在某刊物上聯(lián)名發(fā)表了一個批評家聲明,凡給藝術(shù)家寫評論,論字收費,每千字千元。如果是在海外發(fā)表,則需以等量美元支付。這個老白也是一專多能,什么都能寫,年輕作家出書,年輕畫家賣畫,年輕歌手出專輯,都要請他,他也甘當伯樂。只是那些拿不起錢的窮藝術(shù)家們他是不屑一顧的。

  但無論如何,老白還是頗有氣節(jié)的,他只在文化圈里混。前不久有位企業(yè)家托人找他,讓他幫著寫一份廣告詞,酬金是三萬,老白大手一揮斷然回絕了:那傳出去多不好?評論家要有自己的風骨,不能成為商業(yè)的附庸!

  編輯也要講編德
  
  人們一直有一個誤解,似乎自由撰稿人是男性的事業(yè),其實“娘子軍”也不可小覷。來自四川的馬思北比男人厲害。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雖然只有27歲,來京不過三年,但已經(jīng)擁有別墅私車,算個中產(chǎn)階級。

  對自己的操作內(nèi)幕,馬思北直言不諱。前幾年有一位探險家死在了西北,媒體一時炒得十分火爆。馬思北正好跟探險家有過幾次電話交往,她靈機一動,計上心來。她把跟探險家的交往用夸張的手段、煽情的筆法寫了一萬字,命名為《探險家最后的紅顏知己》,又到街頭找了一家打字社,復(fù)印數(shù)百份,四面八方地拋了出去。憑預(yù)感,她覺得這篇稿子能“煽”起來,因為“麻、辣、燙”三大件在她的稿子中一應(yīng)俱全。果然,幾十家報刊紛紛刊登,有的還配上巨幅照片,發(fā)了頭版頭條。雖然此稿一分真實,九分演繹,且犯了“一稿多投”的大忌,但一些貪天之功的主編們也不介意,匯單雪片般地飛來。許多文人做夢都不敢想的美事,在馬思北卻是得來全不費功夫。對于此舉,雖然圈內(nèi)頗有非議,但馬思北火起來了卻也讓人眼熱,電視臺要采訪,出版社要出書,她真有些應(yīng)接不暇。

  關(guān)于“一稿多投”,馬思北自有一番說法。剛到北京那會兒她也想過寫稿為生,然而文人無行,接觸的編輯令她大失所望。

  許多編輯發(fā)她的稿并不是為了她的稿好,而是為了她單身女性的身份,一些報刊發(fā)稿不寄樣刊也不寄稿酬,有些新聞性強的稿子投了好久不發(fā),她又不敢投到別處,等新聞效應(yīng)一過就全部作廢?!白髡咭v文德,編輯也要講編德?,F(xiàn)在,相當一批有功力的作者改行他就,媒體要想生存,就得講究游戲規(guī)則,最關(guān)鍵的一點就是提高稿酬,不可等閑視之。作者一稿多投,也是逼上梁山。不過近些年我已經(jīng)不那么干了,用不著?!?

  話雖這么說,但我們發(fā)現(xiàn)馬思北出的幾本書還是換湯不換藥,嚴重存在一稿多登的問題,區(qū)區(qū)六七十篇稿,她竟然拼來湊去“組裝”了四五本集子,這是不是也算一稿多投的一個變種呢?只有馬思北心里清楚。

  雖然自由撰稿人的大量存在給傳媒和讀者帶來了不少問題,但他們畢竟使我們的報刊好看起來。比起國外文稿市場來,中國尚存在不小差距,但是比之“百無一用是書生”、“著書難為穩(wěn)粱謀”的80年代,賣文為生、寫稿致富已不是神話,而是已經(jīng)成為現(xiàn)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潮流。

  “窮文富武”的時代正在過去,在一些文科大學生看來,自由撰槁人不能使人一夜暴富,但至少還是一個相對的高收入階層,寫稿已經(jīng)是一些大學生擇業(yè)的首選項目。

  自由撰稿人,跟城市魔方一起轉(zhuǎn)動。



 

標簽閱讀: “麻辣燙”:中國自由撰稿人生活揭秘

分享到:

相關(guān)閱讀

“麻辣燙”:中國自由撰稿人生活揭秘
“麻辣燙”:中國自由撰稿人生活揭秘
t;b>【世界經(jīng)理人編者按】</b>90年代的一些媒體之所以能夠火起來,從很大程度上應(yīng)該歸功于他們:自由撰稿人。這是前所未有的一幫人,一支 [詳細]
2015-10-30 17:55:59